期刊简介
《中华肿瘤杂志》1979年创刊,ISSN 0253-3766, CN 11-2152/R。现为月刊,每期80页。《中华肿瘤杂志》1999年获第一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1年被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1992、1997和2003年分获第一、二、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2001—2008、2013年度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8、2011和2014年,入选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06—2011年连续6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B类),2012—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2014—2015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科技期刊出版人才国际培训项目。2012和2013年度分别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多次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6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2/R
邮发代号: 2-4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36.00
杂志荣誉 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肿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66
- 国内刊号:11-2152/R
- 出版周期:月刊
-
晚期胃腺癌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比较
胃癌的术后5年生存率很低,大约有2/3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局部复发[1-2].由于胃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时许多患者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需要采用以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3].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不能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分别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奥沙利铂化疗和单纯化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于甬华;于金明;刘希军;霍志军;韩大力;孔蕾;何为 刊期: 2009- 07
-
胸段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对患者预后和TNM分期标准的影响.方法对1224例非手术死亡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选择15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淋巴结转移数目(0枚、1枚和≥2枚)的不同,对Ⅱ、Ⅲ期食管癌以新的标准进行TNM分期.结果影响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侵及深度、部位、组织类型和肿瘤长度......
作者:张合林;刘瑞林;石彦涛;王志超;王保华;李永军;周连亚;平育敏 刊期: 2009- 07
-
胰头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住院的134例接受根治性切除(RO)手术的胰头癌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胰头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34例胰头癌患者中,47例(35.1%)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58例(43.3%)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9例(21.6%)行保......
作者:高春涛;李慧铠;李强 刊期: 2009- 07
-
CT引导下带钩钢丝术前定位在胸腔镜下孤立性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带钩钢丝术前定位在胸腔镜下孤立性肺小结节(SSPN)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患者的26枚SSPN于术前行CT引导下带钩钢丝定位,然后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楔形切除术.SSPN直径为(10.05±3.08)mm,距壁层胸膜(10.09±2.62)Inlrl.结果CT引导下带钩钢丝定位成功率为100%,定位时间为(20.18±7.16)min.6例(25.0%)患......
作者:周建华;李文涛;陈海泉;彭卫军;相加庆;张亚伟;王升平;杨富;周贤;罗晓阳 刊期: 2009- 07
-
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60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分布在呼吸系统(36.7%)、消化系统(26.7%)、泌尿生殖系统(10.O%)、血液系统(8.3%)和神经系统(5.0%)等,以肺(30.O%)、胃(8.3%)、胰腺(6.7%)、肝脏(5.O%)等脏器多见.18例肺癌中,12例(......
作者:李国;陆慰萱;王辰 刊期: 2009- 07
-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在纵隔肺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
作者:李晓燕;程贵余;张智慧;吕宁;张月明;邹霜梅;薛丽燕;张蕾;倪晓光;赖少清;贺舜;于桂香;鞠凤环;荀华英;程荣荣;王贵齐 刊期: 2009- 07
-
EYA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EYA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59例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分别行Westernblot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癌组织与肺组织之间EYA2表达差异,分析EYA2表达与肺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YA2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EYA2分布于NSCLC细胞浆及细胞核中,胞浆中表达更明显.EYA2的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有关,......
作者:郭俊唐;丁丽华;梁朝阳;周乃康;叶棋浓 刊期: 2009- 07
-
胃癌中CD147和上皮型钙黏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CD147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制备组织芯片,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20例胃癌组织和31例正常胃黏膜中CD147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CD147mRNA、E-cadherinmRNA和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0.5%、17.7%和15.5%,CD147与E-ca......
作者:王玲玲;姚根有;张布衣;张秀明;赵敏 刊期: 2009- 07
-
412例骨髓增殖性肿瘤的JAK2V617F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PN中JAK2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41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277例.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U)中发生率分别为55.9%、66.7%和52.4%......
作者:晁红颖;范峥;张日;沈益民;陈婉;费海荣;朱子玲;冯宇峰;陈子兴;薛永权 刊期: 2009- 07
-
肺腺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目的分析肺腺鳞癌淋巴结转移(LNM)的特点.方法对361例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淋巴结分区和TNM分期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标准(1997年).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361例肺腺鳞癌纵隔LNM途径表现为:左肺上叶癌首先转移到主.肺动脉窗淋巴结,右肺上叶癌首先转移到下气管旁淋巴结,两侧下叶肺癌首先转移到隆突下淋巴结,右肺中叶肺癌以......
作者:李鉴;张德超;赫捷;刘向阳;牟巨伟;张良泽 刊期: 2009- 07
动态资讯
- 1 黄芩甙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
- 2 贝伐单抗联合SN-38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 3 PET-CT影像引导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 4 腹膜原发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一例
- 5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6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一例
- 7 乳腺癌与癌前病变的微卫星不稳定性与3p杂合性缺失
- 8 评价生活质量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 9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和CD147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0 胸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清扫策略
- 11 鸟苷三磷酸酶活化蛋白Git2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
- 12 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各癌灶的瘤间异质性及预后分析
- 13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的诊断与治疗
- 14 p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分期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分期预测T3期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 15 同时二重异时三重癌一例
- 16 亮菌对顺铂化疗所诱发胃肠道反应的防治效果
- 17 标准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 18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合并甲状旁腺腺瘤原发性甲旁亢一例
- 19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中华肿瘤杂志》名义征稿的严正声明
- 20 反义survivin基因对786-O细胞的体外作用及其对表阿霉素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