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肿瘤杂志》1979年创刊,ISSN 0253-3766, CN 11-2152/R。现为月刊,每期80页。《中华肿瘤杂志》1999年获第一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1年被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1992、1997和2003年分获第一、二、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2001—2008、2013年度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8、2011和2014年,入选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06—2011年连续6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B类),2012—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2014—2015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科技期刊出版人才国际培训项目。2012和2013年度分别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多次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首页>中华肿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肿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66
  • 国内刊号:11-215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医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华肿瘤杂志2017年第08期

间质干细胞对顺铂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徐会涛;周颖;李伟;张欢欢;吴惠毅;杨晋

关键词:乳腺肿瘤, 间质干细胞, 顺铂,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6
摘要:目的 分离、培养、鉴定乳腺癌来源间质干细胞(BC-MSCs)及癌旁组织来源间质干细胞(BN-MSCs),探讨其对顺铂(DDP)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BC-MSCs和BN-MSCs,成骨、成脂诱导法检测BC-MSCs的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C-MSCs和BN-MSCs的表面标记.收集BC-MSCs和BN-MSCs 48 h培养上清液, 分别与DDP共同处理MCF-7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检测不同处理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Muse全能细胞分析仪检测MCF-7细胞凋亡和活力情况,Luminex液态芯片技术检测MSC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处理组MCF-7细胞中IL-6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出 BC-MSCs和BN-MSCs, 镜下呈纤维样长梭形,高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14、CD34,诱导后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2.5、5、10、20、40、80 μmol/L DDP作用MCF-7细胞48 h后,DDP组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7.33±2.00)%、(22.37±0.73)%、(30.77±1.23)%、(44.93±1.27)%、(62.03±1.97)%和(73.93±1.10)%, DDP+BC-MSCs组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8.27±0.63)%、(11.50±1.30)%、(20.57±0.93)%、(32.60±1.90)%、(52.27±0.73)%和(62.13±2.17)%, DDP+BN-MSCs组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2.90±1.60)%、(16.53±2.87)%、(25.90±1.50)%、(39.40±2.40)%、(57.40±0.70)%和(69.03±1.07)%, DDP+BC-MSCs组的细胞抑制率明显低于D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组、DDP+BC-MSCs组和DDP+BN-MSCs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77±1.98)%、(29.20±2.12)% 和(37.92±2.21)%,DDP+BC-MSCs组与D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组、DDP+BC-MSCs组和DDP+BN-MSCs组的细胞活力比值分别为0.52±0.02、0.72±0.02和0.64±0.02,DDP+BC-MSCs组与D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ex液态芯片分析结果显示,BC-MSCs组的IL-6水平是BN-MSCs组的(2.50±0.6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组和DDP+BC-MSCs组的IL-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10和7.58±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DP+BC-MSCs组和DDP+BC-MSCs+IL-6中和抗体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41±1.95)%和(42.45±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BC-MSCs组和DDP+BC-MSCs+IL-6中和抗体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72.40± 2.60)%和(59.7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功地分离、培养出BC-MSCs和BN-MSCs.与BN-MSCs比较,BC-MSCs能够改善DDP对MCF-7细胞的作用,显著减少DDP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促进增殖与活力,且与其分泌的IL-6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