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肿瘤杂志》1979年创刊,ISSN 0253-3766, CN 11-2152/R。现为月刊,每期80页。《中华肿瘤杂志》1999年获第一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1年被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1992、1997和2003年分获第一、二、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2001—2008、2013年度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8、2011和2014年,入选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06—2011年连续6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B类),2012—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2014—2015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科技期刊出版人才国际培训项目。2012和2013年度分别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多次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6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2/R
邮发代号: 2-4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36.00
杂志荣誉 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肿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66
- 国内刊号:11-2152/R
- 出版周期:月刊
-
吉西他滨耐药胰腺癌细胞系的耐药机制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耐药胰腺癌细胞系的耐药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PCR法(RT-PCR),对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系的耐药机制进行了研究.选用沙尔威辛(SAL)进行逆转耐药实验,采用了RT-PCR法、流式细胞仪和MTT法,评估SAL逆转耐药的效果.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耐药细胞SW1990-GEM的P-糖蛋白(P-gp)表达为弱阳性,其亲本细胞SW1990为阴性.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
作者:要洁;冯奉仪;林晨;张雪燕;付明;梁萧;杨莹 刊期: 2005- 12
-
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患者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50例,非癌对照50例.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计算各基因型的比值比(OR),并探讨烹饪油烟暴露史与多态基因型交互作用对肺癌患癌风险的影响.结果肺癌组与对照组XR......
作者:李鸣川;崔泽实;何钦成;周宝森 刊期: 2005- 12
-
淋巴细胞减少期联合免疫重建和瘤苗免疫增强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目的阐明向免疫重建的淋巴细胞减少小鼠(reconstitutedlymphopenicmice,RLM)进行瘤苗免疫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机制.方法分别以放疗和环磷酰胺处理C57BL/6小鼠,建立淋巴细胞减少模型,并各设正常-非免疫组、RLM-非免疫组、正常-免疫组和RLM-免疫组等4个实验组.在免疫重建的24h内,分别用灭活黑色素瘤细胞F10(放疗实验部分)和GM-CSF修饰的活黑色素瘤细胞D5-......
作者:马军;王一理;HU Hong-ming;Bernard A Fox;司履生 刊期: 2005- 12
-
华蟾毒精抑制HeLa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观察中药成份华蟾毒精(CBG)对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SRB和MTT法观察CBG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癌细胞(MCF-7)、胃癌细胞(BGC-823)和白血病淋巴细胞(HL60)等几种人体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CBG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双向电泳的方法,进一步探讨CBG作用于HeLa细胞蛋白质组的情况......
作者:王鹂;吴军;李敏;杨秀伟;崔景荣 刊期: 2005- 12
-
胃癌骨髓转移一例
患者女,41岁.胃癌术后3个月余,化疗后1个月余,2004年12月2日因腰骶部疼痛2周入院.入院前3个月行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胃体低分化腺癌,胰头淋巴结(5/5)转移.患者手术后行2个周期的PF方案化疗(草酸铂150mgd1,5-Fu500mgd1~5).入院查体:发育中等,营养中等,贫血貌,神志清,左锁骨上可及一个2cm×2cm×2cm淋巴结,质硬、活动、无压痛.......
作者:赵东利;石景森 刊期: 2005- 12
-
右上腹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合并回盲部腺癌及子宫肌瘤一例
患者女,52岁.因间断性右下腹疼痛1个月余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右下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腹肌软,右肋缘下腋前线水平可触及约5cm×5cm×3cm大小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触痛.肠镜提示回盲部肿块,肠镜下取肿块组织送病检,报告为回盲部腺癌.腹部B超提示右肝前腹壁深层可见多个大小不等低回声光团,周边轮廓清晰,深吸气时不随肝脏移动.CT检查发现肝脏前下方见5.2cm×4.9cm、3.4cm×1......
作者:袁玉峰;刘志苏;钱群;汪必成;何跃明;吴云华;郑科炎;江从庆;艾中立 刊期: 2005- 12
-
原发性肝癌单纯颅骨转移一例
患者男,35岁.低热10余天,右上腹疼痛1周,于2004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于10d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0℃,7d来自觉右上腹部隐痛,逐渐加重,伴食欲减低,遂就诊.体检: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斑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AFP>1210ng/mL,HBsAg阳性,CEA为阴性.胸部X线未见心肺异常.......
作者:冉飞武;李建彬;刘同海;陈延条;梁超前;于金明 刊期: 2005- 12
-
大肠癌内科治疗现状的认识和评价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据文献报道,25%的大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另外有超过25%的患者在第一次手术后仍将复发或转移[1].因此,手术与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生化调节等非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是提高大肠癌治疗水平所推崇的模式.......
作者:徐建明 刊期: 2005- 12
-
B细胞淋巴瘤化疗研究现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是原发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不是单一的疾病,是一组异质性较大的疾病.它有多种形态特征、免疫表型、生物学规律、发展速度和治疗反应各不相同的类型.2001年,在REAL分型的基础上,由世界各国100多位病理学家、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共同参与制订了2001WHO淋巴瘤分类.在2001WHONHL分类中,NHL分为B细胞、......
作者:管忠震;王树森 刊期: 2005- 12
-
人胃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增生、扩散和微转移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1].目前,进行肿瘤血管研究所采用的血管内皮细胞技术平台主要有动物血管内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肿瘤细胞或肿瘤环境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而肿瘤组织特异的内皮细胞则相对较少.......
作者:梁树辉;丁杰;赵澎涛;郅敏;林涛;幺立萍;洪流;吴开春;樊代明 刊期: 2005- 12
动态资讯
- 1 胸腔灌注奈达铂与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比较
- 2 局部甲氧沙林加紫外线A治疗难治性蕈样肉芽肿皮损的初步研究
- 3 中国人食管癌及肺癌发病风险与p53基因多态性
- 4 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的表达改变在预测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化疗疗效中的作用
- 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9与伊利替康联合效应的实验研究
- 6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性运动量化指标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残留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7 35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分析
- 8 三种预后较差少见病理类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 9 简讯1
- 10 RNA干扰抑制Hep-2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表达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 11 肾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 12 不同性别肝细胞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 13 大数据信息化背景下我国肿瘤登记工作的思考
- 14 异黏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5 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所致贫血的研究
- 16 大肠癌内科治疗现状的认识和评价
- 17 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结外侵犯的临床意义
- 18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转化研究进展
- 19 乳腺T细胞型恶性淋巴瘤一例
- 20 髓过氧化物酶基因-463G/A多态与中国人肺癌遗传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