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肿瘤杂志》1979年创刊,ISSN 0253-3766, CN 11-2152/R。现为月刊,每期80页。《中华肿瘤杂志》1999年获第一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1年被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1992、1997和2003年分获第一、二、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2001—2008、2013年度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8、2011和2014年,入选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06—2011年连续6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B类),2012—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2014—2015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科技期刊出版人才国际培训项目。2012和2013年度分别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多次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6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2/R
邮发代号: 2-4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36.00
杂志荣誉 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肿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66
- 国内刊号:11-2152/R
- 出版周期:月刊
-
双向分化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分子机制初步观察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分泌Ⅳ型胶原和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阳性物质在血管生成拟态(VM)中的作用,以及VM对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收集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石蜡包埋样本158例,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CD31和VEGF双重染色及Ⅳ型胶原染色.通过网格计数法,比较CD31与PAS阳性图案围成的管道面积差别及分布特点,以及有VM的点阵和无VM的点阵VEGF表达的差别.结果VM的......
作者:郝希山;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 刊期: 2003- 06
-
反义DNA甲基转移酶1改变肝癌SMMC-7721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敏感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目的观察转入反义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片段后的肝癌SMMC-7721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敏感性改变,初步阐明其机理.方法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活细胞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bax和bad蛋白的表达.结果转入反义DNMT1基因片段的肝癌SMMC-7721细胞与转入正义DNMT1基因片段和空载体的细胞相比,活细胞率显著降低(P<......
作者:李小安;房殿春;张宏;杨金亮;司佩任;张汝刚;杨柳芹 刊期: 2003- 06
-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阻滞对LS-174T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目的确定结肠癌细胞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4E,eIF-4E)是否在帽依赖翻译水平上调控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并对乙酰肝素酶表达和肿瘤细胞侵袭性改变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eIF-4E被阻抑后其转录和翻译水平的改变.乙酰肝素酶活力是以其将大分子放射性元素(35S)标记硫酸乙酰肝素底物降解为小分子......
作者:杨玉捷;张亚历;赖卓胜;王继德;吴保平;王亚东 刊期: 2003- 06
-
人乳腺癌细胞异质性及其生物学行为研究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细胞系亚群的异质性及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乳腺癌细胞系MCF-7亚群,以流式细胞仪测定人乳腺癌细胞系各亚群的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分布,以MTr法测定各亚群对抗癌药物敏感性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细胞系各亚群间在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方面存在异质性,该异质性可导致各亚群细胞增殖能力和对抗癌药物敏感性方面的差异.结论肿瘤细......
作者:田海梅;傅军;曹冬艳;石晓燕;郦皆秀;邵长君;马冬梅;黄宏;李茉;曲平;刘朝阳;张伟 刊期: 2003- 06
-
肝动脉栓塞对微波凝固范围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活体动物实验,研究肝动脉栓塞后对微波凝固范围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实验犬的24个适合肝叶,分别进行单纯微波凝固(对照组)和肝动脉碘化油+明胶海绵栓塞后微波凝固(实验组),每组12个肝叶.微波输出功率50W,输出时间为300s和400s.测温针与微波天线平行放置于其两侧5~20mm范围内,测量温度分布情况.术后处死动物,沿穿刺针解剖肝脏,观察比较凝固灶的大小、形态.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光镜......
作者:刘岩;申宝忠;李任飞;杨光;董宝玮;梁萍 刊期: 2003- 06
-
褪黑素对H22肝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褪黑素(MLT)在体外对H22肝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及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对bcl-2、bax及凋亡细胞进行检测.结果经MLT孵育相同的时间后,凋亡指数(AI)随MLT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中等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大剂量组、5-Fu组与低剂量组、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同一药物浓......
作者:宫丽华;任大宏;熊密;鲁志强;王西明 刊期: 2003- 06
-
雌二醇与孕酮对卵巢癌细胞系的影响
由于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激素替代治疗(HRT)是否增加复发的危险性尚存争议,妇科医师对卵巢癌术后的HRT持谨慎态度.我们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探讨了雌、孕激素对卵巢上皮癌的影响及机理,旨在为卵巢上皮癌患者合理的HRT奠定基础.......
作者:李力;高琨;张玮;陈心秋 刊期: 2003- 06
-
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转移能力差异相关分子的研究
目的鉴定在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差异表达的转移相关分子,探讨肺巨细胞癌的转移机制.方法以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即PLA801D、PLA801C)为转移模型,通过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实验,验证高、低转移株间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差异.以明胶酶谱实验,分析肿瘤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活性;以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MMP-2、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
作者:蒋代凤;陆应麟;邱宗荫;贺福初 刊期: 2003- 06
-
p53C末端356~393氨基酸对人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目的研究去除C末端356~393氨基酸p53对人肺癌细胞恶性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去掉C末端356~393区37个氨基酸残基p53和全长p53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EGFP-p53(del),pEGFP-p53].p53缺失和突变的人肺癌细胞系801D为受体细胞,lipofectin介导质粒转染细胞.G418筛选,建立转染克隆细胞系.以PCR、荧光显微镜检查外源基因的表达;以集......
作者:汪惠;李金照;赖百塘;杨学惠;张春彦;岳文涛;湛秀萍 刊期: 2003- 06
-
幼儿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
患儿女,2岁.2002年7月患儿左大腿内侧发现一包块,8月于当地医院行左侧大腿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组织呈鱼肉样改变,包绕于股动静脉、股神经周围.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未加治疗.......
作者:黄东生;唐锁勤;王建文;吕善根 刊期: 2003- 06
动态资讯
- 1 快中子与光子混合照射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
- 2 食管癌McKeown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
- 3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和富于T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 4 胆囊腺癌中nm23和KAI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5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化疗顺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6 Hsp70-H22肿瘤抗原肽复合物激活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 7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伴肺内转移一例
- 8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特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 9 5-氮-2'-脱氧胞苷逆转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 10 高剂量胸腺五肽在原发性肝癌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和安全性研究
- 11 本刊“预防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 12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4492例癌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 13 表现为巨大囊性占位的肝脏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 14 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分析
- 15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分析
- 16 基于分子靶点的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现状和未来
- 17 女性血细胞X染色体失活偏移与肺癌早期发生有关
- 18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的新挑战
- 19 前列腺癌重碳离子放疗计划与调强放疗计划的比较
- 20 肺灌注显像检查预测肺癌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