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肿瘤杂志》1979年创刊,ISSN 0253-3766, CN 11-2152/R。现为月刊,每期80页。《中华肿瘤杂志》1999年获第一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1年被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1992、1997和2003年分获第一、二、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2001—2008、2013年度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8、2011和2014年,入选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06—2011年连续6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B类),2012—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2014—2015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科技期刊出版人才国际培训项目。2012和2013年度分别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多次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6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2/R
邮发代号: 2-4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36.00
杂志荣誉 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肿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66
- 国内刊号:11-2152/R
- 出版周期:月刊
-
胃癌细胞功能分化表型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建立一种胃癌细胞功能分类新方法,探讨胃癌细胞功能分化表型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按癌细胞功能分化方向和状态,将361例胃癌分为5型.结果(1)吸收功能分化型(AFDT):82例,占22.7%,13.6%(9/66)男性伴肝脏转移.(2)黏液分泌功能分化型(MSFDT):54例,占15.0%,有98.1%(53例)病变侵透浆膜.(3)吸收-黏液产生功能双向分化型(AMPFDT):180例,占49.......
作者:辛彦;王艳萍;张素敏;吴东瑛;张荫昌;李晓玲 刊期: 2001- 04
-
CK19作为微转移癌检测基因标志的假基因干扰及解决方法
基因标志的选择是微转移得到正确检出的关键.细胞角蛋白家族中的CK19(cytokeratin19)作为上皮组织来源的组织特异性标志,是文献报道中检测微转移应用多的基因标志,但研究报道结果不同,甚至相反.本研究目的在于验证RT-PCR方法检测CK19基因表达时存在的假基因干扰[1],并通过方法优化解决假基因干扰问题,从而建立适于临床应用的乳腺癌微转移检测方法.......
作者:冯玉梅;郝希山;于泳;王立梅;李希 刊期: 2001- 04
-
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病理学研究,证实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的合理性,从而指导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对进展期直肠癌进行三方向淋巴结清扫,以常规病理学方法研究淋巴转移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临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统计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中国人进展期直肠癌淋巴转移率为45.0%,转移度为7.5%,上方第1,2,3站转移率分别为44.0%、14.0%和10.0%,侧方第3站转移率为9.0%.直肠癌淋巴转移与肿瘤侵袭周径、深度及......
作者:董新舒;王锡山;于志伟;赵家宏;赵廷忠;丁立 刊期: 2001- 04
-
卵巢癌中P-gp与GST-π的表达对化疗耐药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卵巢癌内在性的耐药机制及其对化疗反应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4例术前未经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进行P-糖蛋白(P-gp)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检测.结果(1)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gp与GST-π染色无一例阳性;而74例卵巢癌组织中,P-gp阳性者为14例(18.9%),GST-π阳性者为55例(74.3%),这两种指标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
作者:张帆;漆林涛;陈惠祯;刘诗权;杨庆忆 刊期: 2001- 04
-
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
目的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高发区筛查的准确性.方法1997例受检者同时做宫颈脱落细胞液基标本采集和阴道镜活检,用液基标本做薄片细胞学诊断和肿瘤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诊断结果与阴道镜活检诊断和肿瘤相关HPVDNA阳性检出率对照.所有检查均双盲进行......
作者:潘秦镜;李凌;张询;孙耘田;乔友林;戎寿德;赵芳辉;章文华;吴令英;李爱玲;Jerome L.Belinson;Robert G.Pretorius 刊期: 2001- 04
-
脑星形细胞瘤中p53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microvesseldensitv,IMVD)测定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p53、VEGF的表达,并用抗FⅧ因子抗体标记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IMVD.结果p53、VEGF......
作者:叶社房;钟雪云;陈运贤 刊期: 2001- 04
-
胃癌细胞耐药相关蛋白质分子的差异展示
目的寻找新的胃癌细胞耐药相关蛋白质分子,阐明肿瘤耐药的新机制.方法以胃癌细胞.SGC7901和长春新碱诱导的耐药胃癌细胞SGC7901/VCR为研究对象,用固相化pH梯度等电聚焦的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展示并比较两种细胞表达的所有蛋白质,凝胶银染法显示耐药与非耐药细胞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子.结果在两张银染的凝胶蛋白质图谱上,均有680个可辨识的蛋白质点,绝大多数蛋白点在位置、形状和密度上是一致的......
作者:王新;时永全;赵燕秋;张宗友;兰梅;樊代明;金建平 刊期: 2001- 04
-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上调EGFR表达
目的阐明LMP1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中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的上调作用.方法以稳定表达LMP1及其3种突变体的NPC细胞系为材料,以瞬间转染方法将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associatedfactor,TRAF)1,2,3及其......
作者:王承兴;李晓艳;顾焕华;邓锡云;曹亚 刊期: 2001- 04
-
小鼠黑色素瘤某些生物学特性与其侵袭潜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具有相同起源而转移能力不同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B16F10、B16BL6)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与其侵袭潜能的相关性.方法用重组基质膜实验考察细胞的侵袭能力;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黑色素瘤细胞的黑色素含量;利用细胞运动记录分析系统研究细胞在三维胶原基质中的运动状态;用明胶底物酶谱法分析细胞分泌Ⅳ型胶原酶的能力;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PCR法测定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B16BI6和B16......
作者:赵万洲;刘红岩;徐少锋;韩锐;Frank Entschladen;Bernd Niggemann;Kurt S.Zaenker 刊期: 2001- 04
-
凋亡相关基因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表达概况
目的了解凋亡相关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概况,探寻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以肝癌及癌旁正常肝组织的总RNA反转录合成含有α-32pdATP的cDNA为探针,与Atlas微阵列表达分析膜进行差异杂交,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放射自显影结果经AtlasImageTM软件分析显示,在所分析的与凋亡相关的69个基因中,Aktl等4个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BAK、C......
作者:刘连新;周津;王秀琴;吴晻;朱安龙;姜洪池 刊期: 2001- 04
动态资讯
- 1 原发瘤切除对荷人骨肉瘤裸鼠血管生成和肺转移的影响
- 2 N2b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 3 曲古抑菌素A和紫杉醇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4 胰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5 人附睾蛋白4与糖类抗原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6 《中华肿瘤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 7 新型脑组织特异性基因LRRC4的功能研究
- 8 关于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的通知
- 9 CHK1和CHK2 shRNA转染对食管癌细胞照射后G2期阻滞的影响
- 10 食管下段胃多发癌一例
- 11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投稿网址的声明
- 12 79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
- 13 本刊独立网站开通
- 14 乳腺癌肿块切除对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影响
- 15 肺动脉干平滑肌肉瘤一例
- 16 肝癌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改变及其与肿瘤生长的关系
- 17 肾脏癌肉瘤一例
- 18 结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及预后因素
- 19 细胞培养氨基酸稳定同位素标记-质谱技术测定槲皮素对人肝癌细胞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 锥光束乳腺CT与乳腺X线摄影对致密类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比较